综合百科

随意殴打他人型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2024-11-01 05:25:50 来源:互联网转载或整理

1、两者主观故意不同。虽然在随意殴打型的寻衅滋事罪中,有时候会出现针对性的目标,但是是否有针对性的目标,并不是区分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标准。因为这种“随意殴打”是站在常人的角度,在常人所能理解的范围内不会因为某一原因对被害人实施伤害。寻衅滋事罪所表现出来的故意,是公然藐视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出于逞强好胜,或者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者“胆量”,以惹是生非来获得精神***,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即“流氓动机”。故意伤害罪行为人的目的就是故意伤害他人。在随意殴打他人型的寻衅滋事罪中,行为人也会伤害他人,但是其主观目的并不在于“伤害”,而伤害只是证明其“能力”、“胆量”的一种手段,是否造成被害人伤害根本不重要,行为人追求的是在随意殴打过程中对被害人的挑衅、侮辱产生精神上的***。而故意伤害则以追求被害人产生一定伤害为目的,一般而言行为人总会竭尽所能伤害被害人。

2、两者侵犯的犯罪客体不同。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侵犯的是不同的社会关系且严重程度不同。寻衅滋事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虽然在破坏公共秩序的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财产权利,但其破坏公共秩序是占主导的、决定性的地位,相比之下,所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财产权利却很轻微,甚至是微不足道。而故意伤害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人身权利。虽然有些在公共场所的故意伤害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公共秩序,但是与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严重性相比,故意伤害罪所破坏的公共秩序是次要的,其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其对他人人身权利的侵犯。

3、两者客观表现不同。在实际案件中,寻衅滋事罪的随意殴打他人的行为应被严格地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情况下,行为人客观上不以严重侵犯他人人身权利为目的,表现在具体方式上如使用的工具应是比较随机的,而不是蓄意准备的;暴力方式挑衅成分居多,结果上暴力手段不能致使被害人轻伤以上。如果暴力手段使用了蓄意贮备的刀具或者**易造成严重后果的工具,对被害人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等重大利益产生威胁,就应认定超出随意殴打的限度,而应认定有伤害的故意构成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与寻衅滋事不是完全对立,互不相容的关系,二者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法律问题,所以应该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以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标签: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其他文章

  • 阜新银行存款安全吗 阜新银行安全吗
  • 锰酸锂上市龙头 锰酸锂股票的简要分析
  • 海南矿业为什么不涨 海南矿业股票为什么不涨
  • 中华保险是大公司吗 中华保险公司规模怎么样
  • 590002分过红吗 中邮核心增长股票基金有分过红吗
  • 商贷转公积金麻烦吗 商转公的流程有哪些呢
  • 完全不懂基金怎么入门 基金入门的方法
  • 猪肉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猪肉行业股票的简要分析
  • 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人民币有什么单位
  • 央企有哪些 央企的主要内容
  • 何炅一家三口照片(何炅全家福照曝光)
  • 科比生涯穿过5个号码(科比的球衣是几号球衣)
  • 含光剑的第一任主人是谁(含光剑、承影剑与宵练剑的关系)
  • 豆瓣公认的十大烂片(评分最低的十部烂片)
  • 历年日本女声优人气排行(日本最可爱的30位声优)
  • 姜文第一任老婆左小青(左小青:一段失败的婚姻)
  • ios可脱身服全去掉的游戏有哪些(可脱卸衣服并互动的游戏)
  • PSP GO屏幕大小对比(十大经典游戏排行榜)
  • 河南通缉犯查询网在逃人员照片(警方悬赏通缉这37名在逃人员)
  • 富士S1770长焦数码相机拆修(s1770更换电池)
  • 黔ICP备190028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