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024-11-15 18:18:01 来源:互联网转载或整理

一、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发生的时间不同。时效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

2、法定事由不同。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如***、请求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不能左右的事实,如不可抗力、债务人失踪等;

3、法律后果不同。时效中断,中断的法定事由发生前已经过去的时效期间不再计算。

二、诉讼时效中断的条件

根据《民法典》第195条的规定,中断诉讼时效的事由包括提***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请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承诺)。这些事由区别于中止诉讼时效的事由,都是依当事人主观意志而实施的行为。诉讼时效的目的是促使权利人行使请求权,消除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稳定状态,从而诉讼时效进行的条件是权利人不行使权利,如果当事人通过实施这些行为,使权利义务关系重新明确,则诉讼时效已无继续计算的意义,当然应予以中断。

《民法典》靠前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1.***。即权利人依诉讼程序主张权利,请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行为是权利人通过人民法院向义务人行使权利的方式。故诉讼时效因此而中断,并从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时重新起算。

2.请求。这里指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作出请求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这一行为是权利人在诉讼程序外向义务人行使请求权。改变了不行使请求权的状态,故应中断诉讼时效。

3.认诺。即义务人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直接向权利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基于义务人认诺所承担的义务,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重新得以明确,诉讼时效自此中断,并即时重新起算。认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部分清偿、请求延期给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担保等。

对于诉讼时效中断的相关情况认定,应当严格按照诉讼时效中断的相关情况来处理,如果对相关情况的认定存在异议的,比如诉讼时效中断的原因和条件进行处理的,还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相关情况来处理,避免出现法律适用错误的情况。

本文标签: 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区别

其他文章

  • 阜新银行存款安全吗 阜新银行安全吗
  • 锰酸锂上市龙头 锰酸锂股票的简要分析
  • 海南矿业为什么不涨 海南矿业股票为什么不涨
  • 中华保险是大公司吗 中华保险公司规模怎么样
  • 590002分过红吗 中邮核心增长股票基金有分过红吗
  • 商贷转公积金麻烦吗 商转公的流程有哪些呢
  • 完全不懂基金怎么入门 基金入门的方法
  • 猪肉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猪肉行业股票的简要分析
  • 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人民币有什么单位
  • 央企有哪些 央企的主要内容
  • Solo HD怎么样(头戴式耳机音质好吗)
  • 李云龙口中的原型人物的结局(亮剑小说真正的大结局)
  • 代表黑暗和绝望的花(象征黑暗的地狱十种恶魔之花)
  • 明朝皇帝列表(16个皇帝顺序年号和庙号纪年表)
  • 发热最严重的手机排行(20款手机峰值高温榜)
  • 北宋南宋历代皇帝介绍(宋朝18位皇帝列表及简介)
  • 佳能数码相机型号大全及价格(2022佳能相机参数)
  • godex条形码打印机使用教程(产品特色和核心参数)
  • 冬至晴天意味着什么意思(明明是冬至节气却晴天有啥预兆?)
  • 关于红色中国的电影有哪些(十部让人热血沸腾的红色电影)
  • 黔ICP备190028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