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民事诉讼时效期一般为多久

2024-10-25 11:53:57 来源:互联网转载或整理

一、民事诉讼时效期一般为多久?

民事诉讼时效期一般是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靠前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诉讼时效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一)诉讼时效完成仅消灭实体请求权

诉讼时效是以权利人不行使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事实状态为前提的,这与消灭时效以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的前提相一致。同时,诉讼时效完成后,权利人丧失的并不是向法院***的权利,权利人仍有权向法院***,只不过权利人丧失了通过诉讼获得救济的权利,法院不再保护其权利。因此,诉讼时效完成后权利人的实体请求权消灭,而不是程序上的请求权消灭。因实体上的请求权,是权利人取得胜诉的根据,所以又称为胜诉权。

(二)诉讼时效具有强行性

法律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属于强行性规定,当事人既不能协议排除对诉讼时效的适用,也不得以协议变更诉讼时效期间。

(三)诉讼时效具有普遍性

诉讼时效规范为普遍性规范,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诉讼时效适用于各种民事法律关系。

三、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区别是什么?

1、适用对象不同。

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适用于形成权。

2、法律效力不同。

诉讼时效的法律效力表现为胜诉权之丧失,权利本身并不消灭,除斥期间的法律效力表现为形成权的消灭。

3、价值取向不同。

设置诉讼时效的价值在于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加速财产的流转,消灭原有法律关系;设置除斥期间的价值在于消除当事人关系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原有法律关系。

4、期间和计算不同。

诉讼时效一般长于除斥期间,而且诉讼时效可能中止、中断甚至延长,而除斥期间固定不变。

5、适用的主动性不同。

法官不能迳行适用诉讼时效,只在义务人主张时效利益时,法官才能适用,但是,法官可以依职权主动适用除斥期间。

由此可见,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一般的民事***诉讼时效都是三年,当然诉讼时效会因为各种特殊原因中断或中止,比如大多数人对于民事***靠前时间选择的解决方式都是协商,跟对方协商处理民事***的,会造成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

本文标签: 民事诉讼时效

其他文章

  • 阜新银行存款安全吗 阜新银行安全吗
  • 锰酸锂上市龙头 锰酸锂股票的简要分析
  • 海南矿业为什么不涨 海南矿业股票为什么不涨
  • 中华保险是大公司吗 中华保险公司规模怎么样
  • 590002分过红吗 中邮核心增长股票基金有分过红吗
  • 商贷转公积金麻烦吗 商转公的流程有哪些呢
  • 完全不懂基金怎么入门 基金入门的方法
  • 猪肉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猪肉行业股票的简要分析
  • 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人民币有什么单位
  • 央企有哪些 央企的主要内容
  • 美国各州面积排名(美国50个州人口排名表)
  • boot.ini在哪(boot.ini是什么文件格式)
  • 大使 公使代办的区别(中国驻各国大使级别一览表)
  • 笔记本电脑什么牌子好十大品牌推荐
  • 超巨星的重要特点(超巨星的基本情况)
  • 2022号台风最新消息(第22号编号2222的台风来了!)
  • 黄鱼怎么做好吃(分享黄鱼的3种做法)
  • 5735现场遗体惨不忍睹(东航MU5735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 2022儿童身高体重最新标准表(想要长高记住4不做)
  • 户外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全球顶级户外运动品牌)
  • 黔ICP备19002813号